電話:020-32215831
手機:18102802093
傳真:020-32215993
聯系人:陳小姐
綜觀各大工廠,計算機控制的大型機器取代了高使用率、人工操作的小型設備,長長的生產線被雜亂無章堆積起來的不符合要求的廢品分割為一塊一塊,操作工拼命跟隨著機器的節奏,工人們從一個操作地到另一個操作地來回奔跑。在一天結束回家的時候,他們緊張到甚至不知道生產了什么,不知道是如何完成公司Z重要的任務。
我國工廠生產體系大多存在八大結構性缺陷
確實,我國很多成長性企業,管理處于比較粗放的階段,靠低廉的勞動力和便宜的原材料生存和發展。目前,我們大部分工廠的生產體系結構存在著結構性缺陷。
資源組合不佳
多工序段的結構,容易造成物流斷點,搬運、停工、等待、堆碼、清點、尋找等。采用批量生產,導致批量在制品按序轉移,后工序經常處在等待。由于批量生產,工序速度不一樣,投料過早,物料不配套,計劃變動,品質缺陷,大量在制品資源積壓。過多的工序段的結構,造成信息流斷點,工序段的壁壘,有的工序等待,而有的工序冒進。
產能過剩和不足
生產線規模較大,生產線能力的增減不靈活,跟不上市場訂單的變化,有時產能不足,有時產能過剩。
工序生產節拍差異
由于工序過多,雖然工序之間的差異較小,但是,會導致工序節拍累計差異就大,不同的工序的工作量和加工難度分布不同。輪番成批上線時,各工序的產能很難適應。導致節拍失衡。
生產線的切換難度
因為生產線規模較大,切換線較難。物流,信息流,工藝順序環環相扣,牽涉面太廣,耗費太大。
搬運時間過長
目前大部分的工廠布局,都是工序段,所以物料的移動需要大量的搬運。
冗員過多,配置不靈活
龐大的職能機構,文員統計,物料交接,信息溝通,部門協調,減弱了市場的應變能力。
采購意識落后
傳統的采購方式是按銷售訂單的需求或是批量經濟采購,而不是按造生產消耗的速率采購。
生產管理薄弱
生產計劃管理周期太長,投料不精細,作業動作不科學,文檔傳遞繁瑣。